
飲食業頂讓
- 鲜花 5
- 门面币 0
- 积分 22
- 点击 5
飲食業頂讓必讀:香港租約轉讓三大糾紛案例解析
在香港飲食業頂讓過程中,租約轉讓往往是交易成敗的關鍵環節。許多買家因不熟悉法律風險而陷入糾紛,甚至導致頂手費血本無歸。本文透過真實案例,剖析三類常見租約轉讓陷阱,助您避開飲食業頂讓的地雷。
一、隱瞞禁止轉租條款引發的連鎖糾紛
2023年香港某茶餐廳頂讓案例中,原租客陶某將鋪位轉讓給新經營者鍾某時,聲稱「業主已知悉並同意轉租」,實際上原租約明確禁止轉租。當業主周某發現後立即解除合約,導致鍾某剛投入裝修即被迫停業,最終法院判決陶某需全額退還頂手費及賠償損失。
飲食業頂讓教訓:接手前必須查驗原租約條款,要求業主書面確認轉租權限。
二、業主突擊收回物業的裝修賠償爭議
2024年一宗燒臘店頂讓糾紛顯示,新買家接手後花費80萬港元裝修,不料半年後業主以「修建消防通道」為由強制收樓。由於原頂讓合約未載明「業主書面保證租期」,法院僅判賠部分裝修費,買家承受巨額虧損。
飲食業頂讓對策:應在頂手協議中加入「業主租期擔保條款」,並約定提前終約的賠償計算方式。
三、債務轉嫁與水電費糾紛
某連鎖糖水店分店頂讓案例中,新經營者接手後才發現前任積欠管理公司電費差額達67萬港元。由於轉讓時未辦理水電錶過戶手續,新買家被迫代償款項。類似糾紛在飲食業頂讓中尤其常見,因廚房設備耗電量常被低估。
風險管理建議:頂讓前應查核水電費繳交記錄,並要求賣方結清所有費用後才辦理轉名。
香港飲食業頂讓涉及複雜的租約轉讓程序,從業主同意書到隱藏債務排查,每個環節都可能埋下糾紛種子。謹記「查原約、保租期、清帳目」三大原則,方能確保頂讓生意順利過渡。若發現賣方刻意隱瞞關鍵資訊,應立即尋求法律協助止損
- 赏花 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