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哥侃红楼24《侃薛蟠》排行榜

发布者刘鸿哥
鲜花 105
门面币 0
排名 268
点击 17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薛蟠的警世意义

如果要从《红楼梦》中找一个最有警世意义的配角人物来,我看非薛蟠莫属。

薛蟠何许人也?薛宝钗之亲兄也。此君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就其形象的生动性及深刻性而言,非他人可比。

此人出身于皇商之家,就是说,其祖上是拿皇家的银子为皇家采买物品的人。有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俺寻思,他爷爷或老爸很可能是偷藏了大量本该上交宫廷的贵重物品,或是报了一批假账,从而给后人留下巨富家业的。有了几个臭钱,就要寻欢作乐,于是薛蟠以吃喝嫖赌为业,成为此行当中的“佼佼者”。小说开篇不久,他就闹出一桩人命案,为争买香菱(当时叫英莲,是甄士隐被拐卖掉的女儿)为妾,打死那个敢与他竞争的冯渊。冯渊者,“逢冤”也。他虽也被家人称为“公子”,到底级别太低,碰到了薛蟠这种高级别的流氓恶少,活该他“逢冤”倒霉!

打死冯渊时,贾府气数未尽,靠曾受贾府之恩的“天良伤尽的狗杂种”贾雨村(引言乃平儿评雨村之语)庇护,薛氏撒了一把臭银子,便平息了此案,薛蟠逍遥法外。倒是让读者看到了关于 “护官符”这段具有“古今通义”的妙文。

此一事件不仅未给薛蟠带来任何教训,反倒似乎让他更嚣张了。他随之而来的种种劣迹恶行,不拟细述。此君亦有“可取之处”,其诗写得颇有个性化,大受鸿哥激赏:“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这种水平,只有当代诗坛那些“用下体写作”的“著名诗人”方可与之媲美。看来,这个流氓要继续胡闹下去,他若不再弄出点大的动静,是誓不罢休的。

果然,过了不久,薛公子在酒店痛饮黄汤时,又“失手”打死了一个酒保。这次官府好象较真了,硬是不放过他;贾府也好象玩不转了,愣是未能帮上忙,结果害得薛家一个劲儿往外掏银子,把祖上靠藏公物、报假账攒的一点家业快败光了,还是不能结案。上边不时传下话来,要将他正法! 使其母薛姨妈终日胆颤心惊,眼睛哭肿。这时,鄙人最佩服、并说过她不少好话的宝钗姑娘,对她妈说了一段大实话:

“大凡养儿女是为着老来有靠,便是小户人家还要挣一碗饭养活母亲,哪里有将现成的闹光了反害老人家哭的死去活来的?不是我说,哥哥这样的行为,不是儿子,竟是个冤家对头。……”(一百回)

精辟之至! 这不就是对《好了歌》中“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最通俗的解释吗?就凭宝钗此言,俺也要坚定地捍卫她的名誉,认定她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优秀女子!

俺随意在网上查看了一些逆子的恶行,让我痛心、痛恨、有的事件让我惊心动魄。如黑龙江邵某杀母案:其母看到他躺在地上,便让他起来,还到厨房给他煎鸡蛋,只是因他不求上进,批评了几句。哪料刺激了邵某,他随后拿起菜刀,趁母亲擦地时,从背后砍向其颈部,将母亲杀死。又如上海汪某刺母案: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见到了迎他回家的母亲,因学费问题与母发生争执。他因母亲称没钱,便从行李中拔出刀,连捅母亲九刀。汪某在日本留学5年,费用全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支撑,真是伤尽天良!还有其它种种恶行,囿于篇幅,就不再列举了。

鸿哥评曰:宝钗之言确也! 逆子不是爹娘的亲人,而是爹娘的冤家对头!想父母产下一儿,视之若珍宝,比之如太阳,精心育之成人,送他上学,帮他求职,助他娶妻……不孝之子因私利不得满足,或示恶于父母,或逞凶于社会,造成种种恶果,令亲人埋单,全不念父母数十年养育之恩,实在自私到了丧尽天良、厚颜无耻的地步,令人齿冷心寒也!逆子的养成,有的是因其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有的是因受到社会黑恶势力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不求上进。这就警示我们,对青少年要加强教育,向其贯输正能量,从小培养其优秀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是父母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

赏花 送币
我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