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餸飯頂手
- 鲜花 5
- 门面币 0
- 积分 22
- 访问 23
《現金流拆解術:如何透過午市翻台率推算兩餸飯頂手真實價值?》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兩餸飯店頂手價動輒數十萬至百萬元,但真正決定價值的核心並非裝修或設備,而是現金流效率。尤其是午市翻台率——這一指標能直接反映顧客流量、餐品訂價及後廚效率的綜合能力。本文將以香港兩餸飯業態為背景,拆解如何透過翻台率推算頂手價的「隱性邏輯」,並揭示容易被忽略的隱性成本。
一、午市翻台率:兩餸飯的「生命線」
香港兩餸飯店多設於核心商圈或住宅區,午市時段(11:30-14:00)往往佔全天營業額的60%以上。翻台率的計算方式為:
翻台率 = (午市總桌數 - 總座位數)÷ 總座位數 × 100%
例如,一家20個座位的小店,午市接待120桌客人,翻台率即為(120-20)÷20 ×100% = 500%。這意味著每張桌子平均被使用5次,若客單價為30港元,午市收入可達1.8萬港元(20桌×5次×30港元)。
翻台率背後的「效率鏈條」:
出餐速度:現炒兩餸飯需控制在5分鐘內,後廚需至少2名熟手廚師;
客流節奏:午市高峰期需維持每10分鐘一輪翻台,對接單系統和服務動線要求極高;
菜品結構:70%為現炒小菜,30%為預製菜(如蒸水蛋、炸雞翅),以平衡效率與口感。
二、隱性成本:被低估的「利潤黑洞」
在推算頂手價時,除了租金、人工等顯性成本,隱性成本常被忽略,尤其是2025年環保署對餐餘處理費的調整:
餐餘處理費增幅:2025年較2024年上漲15%,一間日均產生50公斤餐餘的兩餸飯店,月費用從4,000港元增至4,600港元;
食材損耗率:葉菜類因香港氣候潮濕,損耗率平均達12%,需計入成本;
員工福利成本:2025年強積金供款上限調升至3,000港元/月,人工成本佔營收比重上升至35%。
案例對比:
翻台率500%的A店,月淨利5萬港元,但扣除隱性成本後實際淨利僅3.8萬港元;
翻台率300%的B店,月淨利3萬港元,但因餐餘處理費控制得當,實際淨利與A店接近。
三、頂手價推算:高峰期收入與隱性成本的博弈
合理的兩餸飯頂手價應遵循以下公式:
合理估值 = (高峰期每小時銷售額 × 4.5) - 隱性成本
4.5的係數:反映午市3小時×1.5倍的潛力值(午市客流可帶動晚市及外賣);
隱性成本:需預留15%-20%的營收緩衝空間。
實操案例:
一家午市翻台率500%、客單價30港元的兩餸飯店,高峰期每小時銷售額為1.8萬港元;
推算估值 = (1.8萬 × 4.5) - (餐餘費4,600+損耗成本6,000+其他隱性成本1.2萬)≈ 6.8萬港元/月;
若頂手費為6個月營收,則合理價格為40.8萬港元(6.8萬×6)。
四、兩餸飯頂手的「避坑指南」
驗證翻台率真實性:
調取近3個月午市監控錄像,統計11:30-13:30的客流峰值;
檢查後廚出單系統,確認午市時段是否存在「積單」現象。
檢查餐餘處理協議:
確認現有協議是否包含2025年後的費率調整條款;
評估自行處理餐餘(如堆肥)的可行性,可降低費用30%。
員工續約談判:
2025年後,香港餐飲業員工流失率上升至25%,需確認核心廚師是否續約;
頂手協議中需加入「員工轉讓費」條款,避免人員流失導致翻台率下降。
兩餸飯頂手價的推算,終究是數學與人性的平衡。翻台率反映的效率,隱性成本折射的是管理細節,而頂手費的談判,則是雙方對未來經營的信心博弈。在香港這片「高租金、高人工、高競爭」的土地上,唯有將現金流拆解到每張桌子、每份餐餘、每分鐘的效率,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全邊際」。
- 赏花 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