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币
向抵抗力最强的地方进攻
- 鲜花 105
- 门面币 0
- 排行榜 279
- 访问 43
朱光潜先生是美学泰斗。老人家已经逝世好些年了。我在北大中文系读书那阵子(78~82年),他还健在。我在大二时开始接触美学,对中国五十年代美学大论争时涌现出来的四大派美学家——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美学家(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美学家(认为美从本质上讲是主观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相结合派”美学家(认为美从本质上讲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美学家(认为美从本质上讲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进行了一番研究,认为,朱光潜先生说的最有道理,而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则不能让我信服。朱李两人,都与北大有“血缘关系”。朱先生是北大西语系教授,李先生北大毕业后,分到中国社科院工作。从“学术辈份”上讲,朱先生是我的“爷爷”辈,李先生是我的“叔叔”辈。于是,我自认为属“爷爷”派,而反对“叔叔”派。(后来,我写了三篇学术论文肯定“朱爷爷”,写了两篇论文反对“李叔叔”,均得到发表。)虽景仰老爷子,但没动过拜访他的念头。
一天傍晚,霞光灿烂。我和窗友田长山(曾任《陕西日报》文艺部主任,已不幸因病逝世)从图书馆走出,只见馆前草坪上人不多,有位老人独自坐在那儿的长靠椅上。长山兄说:“那好像是朱光潜先生。”我只见过他的照片,用某相声明星的话说—— 他的“活人”还没见过。一瞧,确也有点像。于是同长山一道走上前去。长山兄说的不错,果然是朱先生。
我仔细打量这位“美学爷爷”。他身材瘦小,年纪虽较大了,但精神气色还不错,脸上皱纹当然是不少,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两眼较浑浊,不知是不是患白内障。他穿一身旧蓝卡叽中山装,足登圆口布鞋,两手扶着一根手杖。这,就是美学泰斗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年代初期深深刻在我脑海中的形象。
- 赏花 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