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录 常策排行榜
- 鲜花 5
- 门面币 0
- 排名 802
- 点击 150
王国维对于白石的词,大多为贬抑,评价其为“隔雾看花犹不清”,犹隔,不清晰,境界不深远。而在我看来,在南宋时,鲜有如稼轩一般的豪情少年郎,鲜衣怒马,这也正是北宋之词风至在南宋却未有的原因。南宋表面的繁华,盲目崇文的风气与制度的腐朽、统治者的偏安,上层士官的软弱无能,人民无能为力,不再深于北宋的国破家亡之恨。所以南宋词人的词大多如此(安远楼?)。白石的词确有一层“隔”之意味,此“隔”乃清怨尔,可谓“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之雅。他的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平滑,如涓流过于手般可见细腻,将情全融于景,这也与姜夔的处境有关,他身为别人的清客,度日需要依靠他人,也时常对自己的处境悲哀。
如此,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倒也可以理解罢。
人们对孤独是陌生的,而有些人并非陌生,与生俱来的悒郁气质,徘徊在孤独边缘,以及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有的人对孤独趋之若鹜,有的人避而远之。孤独恍若瘟疫,人们不愿沾染些许。孤独又好似香烟中的尼古丁,麻痹了一切情感,令人迷恋。
在我看来,大多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识孤独至初识:即人刚出生于世,对世界抱有好奇与探知的欲望,但当人们对此达到疲蔽的状态后,便一改往日的活力,变得消沉了。如水圈中的湖海与沼泽。有的人生来即是湖海,好奇而不倦,有的人生来即是沼泽,与生俱来的悒郁与孤独,即使被儿时的懵懂所覆盖,也难将其消除。在初体验孤独时,会有焦虑感,希望融入人群中,寻找短浅的快乐与陪伴,以此缓解濒临孤独的不适。
第二阶段为已识孤独难逃离。此时,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身处孤独,对于朋友的追求不仅仅是玩乐的伙伴,更是能倾诉、陪伴与理解自己的人,借此寻找以作为心灵慰藉的人。可没有人能永远陪伴于你,当人到了生命终结的前夕,发觉过去真实而虚假。总有少部分人不得其求,无法逃离孤独,徘徊在孤独的边缘,倒不如放任孤独蚕食抵抗的意志。
第三阶段为习惯孤独而沉浸。到了这时,人们心中的孤独如得到养分的野草般疯狂生长,充斥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而后,世间都无关于己了,活着不再是自我强烈欲望的驱使,对一切都失去了欲望,吃饭、工作、生活,都是习惯所引导的。人的多少,喧杂是否,都无所谓了。
“大多数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了,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则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都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着他们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当多巴胺降到一定时,人的大脑会不自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而人生的意义是人自身赋予,填充的。这时便有了死的欲望,在我看来,这是大脑作出的一种自利行为。孤独的人,往往待人友好,但不再深交。同时享受孤独,沉沦其中。人生大多数事都可以被习惯,孤独在此体现地尤为明显。
孤独如蛆虫,自我破败的心而入,进而遍布全身,连呼吸都带着内心的压抑与灵魂的腐朽,再后来,这种感觉被享受。于我而言,最爱的听歌与偶尔的创作,把孤独时,间歇的悒郁化为押上韵脚的字句、诗行。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般,我所有的,仅有孤独。时常在一个封闭不透光的房间,听着歌,眼神望着前方,并不是思索或是回忆,是无处安放。也时常觉得时间笨拙或迅捷,原来时间也会出错和失误,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留下永恒的片段。我也因此被孤独笼罩。
孤独带来了一种寒意,深入骨髓,直达灵魂,并注定将陪伴一生。心也由此麻木,即使是淋着少有的秋雨,独自行走的街上,却不觉寒冷了,风吹来时,带来的并非是寒意,而是莫名的愉悦。
夜晚已至: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蜷缩在墙旁。
心中十分沉寂,像一叶扁舟,在无茫的夜里失航,无一处光亮,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无任一一起波浪。
酒痕还未消,烟味又起,将肺呛伤,却强忍着刺痛,伴随烟而起的,是不知何处的泪水。滴落在地上,竟未,发出声响。
寂静的夜里,闪着不定的火光,正是这星火光,点缀着无神的面庞。
好像,夜,又十分热闹。
即使马尔克斯说:“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是最坚贞最狂热的爱情,也不过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却还是偶尔会有意地落入怀旧的罗网,生命中的所有经历一一浮现,但随即都被忘却,只是在严格盘点过往时,发现自己从头到尾,都无力爱任何人,对生命的一切都淡忘,心中刚起的星火被长夜覆灭。
夜晚又重归寂静,对于生命的消逝并无恐惧,仅有为数不多的留恋。- 赏花 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