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 鲜花 5
- 门面币 0
- 积分 22
- 点击 152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抓手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不仅具有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创新空间,同时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对经济教育的市场创新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产教融合型企业https://www.realis-e.com/Show_12_752.htm
(一)激发与重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活力与动力
国家决策用十年时间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即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接,这是当前我国产业经济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两方面的现实所决定的。
一是技术创新动能不足与研发资源偏离需求的现实。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经济、产业技术,特别是新兴产业技术、行业龙头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明显呈现出自主动力不足(包括技术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资金投入)、需求与资源不匹配的局面。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财富积累而言,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突破起到关键作用,而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包括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是难以为继的。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与研究院所中,存在大量的高质研究资源(研发能力与研发经费等),但这些资源却大比例配置研究基础课题、前沿课题。同时,由于背离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这些资源既没有成为经济企业发展的技术动力,也由于没有市场性而导致投入产出性价比较低。现实表明,当前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极需要高水平大学与研究院所的高端技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融入性加盟,以加强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而高水平大学与研究院所的技术资源、技术研发,也只有在解决其市场机制牵引和技术成果市场化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是产业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仍难以吻合的现实。一方面,我国产业经济的转型、产业技术的升级,极其需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否则,产业技术(包括软硬件)的潜能就会被折扣,产业技术的经济效益就无法充分发挥。许多技术生产的合资合作产品,设计、设备、材质、技术、工艺等都是一样的,但组装与原装产品的质量表现、销售价格以及品牌形象等,都表现出极大差异的社会接受度,背后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工作质量的差距,就是人的生产技术质量的差距,本质上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差距。在当今国家企业技术升级换代、腾笼换鸟,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存质量、培养质量已经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既离不开企业技术活动对人才素质需求的指引,更离不开产业技术产业资源的融入性参与,背离校企资源的融接融合,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必然难以适应产业技术及其应用的要求。长期以来,技术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与重要性,并没有配置在应有的高度与地位,教育培养更是一直没能改变培养内容脱离需求特别是脱离工作岗位需求的现实,更没有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问题。即使是多年以来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没能改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处于比较表浅的普遍现实。
显然,无论是产业技术创新还是产业技术应用,或是产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融合融接。行业重点企业、高水平大学、中高职院校,通过政策牵引,实施产研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实践培养平台,是国家解决当前技术发展动能不足与提升技术应用人才质量问题的根本路径,是重构国家经济社会与技术创新发展动力体系的资源布局。从本质上看,国家的产教融合战略是解决上述现实问题的制度设计。
(二)催化与促成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世界上职业技术教育成熟与成功的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炼与总结出来的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尽管概念提法与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本质是一样的。世界各国支撑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也都是产业与教育高度融合培养的结果。这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实践总结,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的逻辑规律。
我国从20世纪末启动职业教育大发展以来,一直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与产业活动结合这一改革方向,并积极开展实践探索。职业院校从最初的加强实训实验室建设开始,逐渐轮动到工作项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产业导师库与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任教师队伍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近十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的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产教融合目标要求”等,这一切都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工作要求到政策主张,导向与牵引我国的职业教育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支持与扶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今天,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以及更广泛的中职学校,没有一所否认自己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在走校企合作之路。但是,从根本上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在规律与要求还没有被普遍认识与接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合作难题与机制还没有被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与模式还没有确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操作还比较表浅,更没有形成标准规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形成,更没有确立话语权,一句话,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制度目标建设仍需努力。
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能随着产业技术进步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技术发展、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就无法与之匹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配置就不协调,产业发展动力就不能形成最佳状态甚至失衡。这表明,我国确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及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国务院、各部委办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系列制度原则、制度设计与制度建设措施等,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资源配置问题,解决人才培养的内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标准之间不相吻合的问题,从而确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制度与模式。
毫无疑问,以确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为目标,以国家大力度的政策激励体系为后盾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是国家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立与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是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航标。
- 赏花 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