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数据库在云端,比安装在自己电脑上方便。因为手机随手可用。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因人而异。
现在的医生,谁没有手机,但谁又没有笔记本电脑?做临床研究、写论文,查资料,谁不是以电脑为主?
做病例收集,把数据存储在云端当然方便。但基于手机做收集的信息量不宜太多,不适合科研病例的深度收集。
而且,数据存储在云端,都是挂靠在某些公司的平台上。可靠性怎么样,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也可以帮您建立云端数据库。但我们更提倡把数据库存储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完全属于自己拥有。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携带方便,随时可用。
做临床研究是需要丰富的数据,利用Excel、SPSS等第三方统计分析工具软件,反复折腾这些数据的。把数据库软件安装在电脑上,才有可能对接医院his,导入自己的临床资料。也可以安装在移动硬盘上,插入任何一台windows电脑,都可以直接使用。
是否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是态度问题。怎么建数据库,是方法问题。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效果。
有些医院的大科室包含多个病区,既可以单独建立每个病区的数据库,也可以考虑建立科室级别的局域网数据库。既可以为每个病种建立自己的单病种数据库,也可以把多个病种的病例收集到一个数据库中,成为多病种数据库。
【上海岁荣-临床专科病例收集与科研系统】可以很好的满足这样的收集需要。
除了全科医生,大部分临床科室都只有一个病区,对应一个病种。因此科室级别的科研数据库属于单中心。
引领学科发展的某个医院的优势学科,可以发起建立单病种数据库区域协作 ,建立多中心协作网数据库。
单中心数据库适合于病例资料的深度收集,满足科室内部病例的海量和品质要求。多中心数据库适合于病例资料的广度收集,满足分布式研究的数据支持需要。
不论是哪种数据库,都需要兴趣、决心和投入。一般来说,建议优势学科首先得有自己的专科数据库,然后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协作,先小范围,见效后再升级到更大范围。例如:省市级协作网,全国性协作网。
建立多中心协作网数据库,做课题申报预算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数据库的建设费用,还要充分考虑协作单位的动力问题。协作单位上传病例资料需要付出一定时间的工作量。因此,如果有劳务费安排,那么病例收集的数量和病例资料的品质才更有保障。
上海岁荣-单病种数据库协作网系统支持您建立自己的区域协作数据库。
建立自己的个人版数据库,长期收集,有序归档。多年后,一定会有价值。病例资料,尤其是科研病例,收集的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
年轻医生要上升,除了关系可靠,业务过硬外,还得有成果。病例数据库也是成果之一。
有些医生朋友,还在采用文件夹和Excel方式收录病例资料。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件夹里面只能存放文档,Excel只能简单收集数据。而采用数据库软件,不仅可以处理检验检查一对多的数据关系,而且影像资料可以导入与病例关联。还有科研标本,课题,病理,专科指标、基因检测,药敏试验数据等等,都和临床资料关联起来。这就是数据库的强大之处。
手术照片、手术录像等影像资料附件,也是病例收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手术科室有这个需求,非手术科室也同样可以收集必要的影像资料。比如:放射科的拍片,CT影像、B超图片、病理切片图片等。此外,不一定是影像资料,病人谈话录音、病例随访表单、专家会诊记录、治疗方案谈论等word格式,Excel文档都可以作为附件,导入数据库系统,归档到病例的子目录下。
【上海岁荣-单病种数据库软件】,可以很好的满足影像资料等附件的归档。
上海岁荣-临床科研数据库系统,见证了以下用户朋友的成长:
1、新疆XX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用了岁荣数据库软件十多年。如今他们普外壮大了,分总院和分院两个院区,肝胆从普外分出来2个病区,都在使用这个数据库。普通外科还获得了和地区行署的奖状。
2、解放军XXX医院普通外科从一个小科室壮大到4个病区的大科室,十多年前开始使用岁荣的数据库软件网络版。获得了临床科室数字化奖励军队集体二等功。
3、XXX大学附属XX科医院新生儿科的几个医生朋友,都用过岁荣临床科研数据库软件,有的依据数据库的研究成果发表过博士毕业论文,有的发表过学术论文,如今都当副主任和病区主任了。科室床位超过200张。
事实充分说明: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并且迎难而上的人,必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上海岁荣-单病种数据库,祝每一个有目标、有规划和有行动的研究者:取得临床业务与临床科研的双丰收。
药企征集病例,从药企的角度出发,药品的研发、普及和推广,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和学术推广,其中,患者反馈、医生口碑以及大量典型病例是最好的循证与营销手段。
典型病例收集活动是以继教的方式通过医生对产品相关临床案例进行收集汇总,而且移动端病例工具可以对患者进行随访复诊,便于管理患者以及对药品使用疗效的追踪,这会大幅提升医患友好度,降低病例征集的难度。这些病例将成为后续对其他医生进行推广的具备说服力的武器。
不过还有不少很土的国内药企,似乎活在十多年前,还是坚持要让医生用电子邮件发送病例,这导致几乎没有人主动参加收集,因为太繁琐和消耗精力,后面药企就不得不大幅提高临床观察费,但这反而会陷入合规风险!
传统的病例征集活动,最大的挑战在于病例征集实际操作很困难。由于医生工作繁忙,病例征集工作是由医药代表去填表完成,一是不专业;二是大量造假,拿一份病例能造出四五份,换换马甲又一份,而且很难监管;三是综合成本很高,填好的CRF表还要再次手工录入,而且有些数据如果不全或者缺失,特别是需要随访的患者,将再也无法补充了。
所以,医药企业要想获得自己的数据,可以选择和临床科室合作,建立专科数据库。提出自己的收集需求,帮助科室解决费用问题。
临床科室也可以主动邀请药企、设备、器械等第三方公司出资合作,建立自己的单病种数据库或者区域协作网数据库,开展单中心或多中心研究。这样就不用科室考虑费用问题,专注于深度收集和临床研究。药企可以便捷的获取到想要的数据,各取所需,名正言顺、皆大欢喜......
北京大学官网北大官网网址
云南师范大学官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