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章排行榜

排序:据累计所收礼物计算积分

梦的故乡

  雨季的天空布满了乌云,时晴时雨,公路飞架在彩云间,踏着云的足迹,盘旋在重峦叠嶂的高黎贡山上,车穿越崇山峻岭,俯冲入怒江大峡谷,溯江而上,几十公里后,跨过汹涌澎湃的怒江,再度循入群山之间,不一会就进入了一片铺满玉米绿色的盆地,这里青山环绕,溪水潺潺,村庄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眼帘中除了村落建筑中的白色反光以外,绿色以外还是绿色。

     早有朋友在路口等候,下车寒暄,握手,未免心里有些激动。在朋友引领下穿过丹拱丹(阿昌语:田中田)诺兆整(阿昌语:放牛山)苗丹(阿昌语:刀田),又开启了进山模式,沿着弯曲的水泥路向朋友的山庄进发。

     藤蔓般的盘山水泥路,有点狭窄,会车都有点困难,路上路下全是森林,严格地说是核桃林,整条路都掩映在结满核桃的树林里,大约走了七八公里,经过一条小溪便是朋友山庄的所在地妙戛整(阿昌语:寻找草药的远山),虽是多雨的季节,这小溪里依然清澈见底。此时算是进了“山门”,可要到达朋友的驻扎处,还有两公里多的便道。

     在近两公里多的便道上,朋友设了三道铁栅栏,到得第一道栅栏,一棵硕大的杜鹃花树就长在栅栏旁边,朋友开玩笑说,这是他的迎客花,可惜,不是开花的季节。进入朋友的“地盘”,一群在便道觅食的锦鸡慌乱地窜入路旁草丛,让我惊奇不已,想不到这里竟然有野鸡自由出没。缓慢前行,高大的楚冬瓜树、松树、西南桦遮天蔽日,矮处各种灌木藤蔓参差披拂,又经过两道铁栅栏,钻出林子,在相对开阔的山峦上矗立着一间平房,这便是朋友的山庄。

      规规矩矩的房舍,认认真真的围墙,方方正正的院子,板板扎扎的大门。完全不是我所想象中的柴扉茅屋。院子分明是个花园,除了桂花、玫瑰、格桑花等常见的花卉以外就是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当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一时让我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虽在这深山老林,可电灯电话太阳能自来水(山涧引来的山泉水)一样都不落伍。女主人早就做好饭菜等候,就在花园边走廊上,摆下四方桌,三年的腊肉炖黄精、腊猪脚、两千多海拔才生长的野菜、奶浆菌煎鸡蛋上得桌来,不必说吃,就是眼福嗅觉都是美妙的享受。朋友拿了一瓶为纪念阿昌族民族英雄左宗棠专门从茅台定制来的的左公坊,就要开干,一同前往的朋友慌忙制止,说还是要喝当地自制的“茅台”——包谷酒,不过大家还是争不过主人,每人先斟了一杯左公坊,于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大家沉浸在老友相聚的兴奋快乐之中。

     朋友非常健谈,他似乎有说不完的经历,事实也如此。他当过解放军,复原回乡从村干部干起,做个乡镇党委书记,当过县畜牧局局长,在县政协调研员岗位退休。上世纪80年代,他向有关部门反应报告,并各家各户地调查落实,甚至签字盖手印,硬把这里的阿昌族恢复了族源。他对核桃栽培倾注了大量心血,漫山遍野的核桃林有他一份深情,他对养蜂情有独钟,潜心研究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为大山里的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他有一套神秘的养猪技术,夫妻两人饲养了几十头.肥猪,用他的话说他杀猪就像杀鸡一样,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想杀哪头就杀哪头。他对自己的名族爱得深厚,这里这么多年来阿昌族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少不了他的心血。他的每段经历都是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我们说人生短暂,一辈子能够做成一件事情,已经实属不易,然而,他几十年里做了那么多了不起的事情,他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大家转移到烧烤房,朋友执意地要烤肉,大家都不同意了,于是朋友拿了新鲜的玉米烤了来下酒,酒就这样无休无止地喝着,火塘熊熊的火焰陪伴大家谈古论今,直到凌晨。

     酒后的睡眠让我们一觉睡到天光大亮,以至于一夜的大雨也没有感觉。吃过女主人做好的早餐。朋友带我们到名叫打子背(作者注:打脊背)的温泉沐浴。那是在聚宝盆一样的盆地不远处的山谷里,一股温泉瀑布喷洒而出,算不上“万丈洪泉落”但一定是“奔流下杂树,空水共氤氲。”天然的温泉,不用添加凉水,温度恰到好处。可能温泉冲击力太大,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台,形成两个瀑布群,下面这台的温泉瀑布约摸一丈多高,直接地冲向池子,站在池子中央,弯下脊背尽情地让泉水“打”脊背,是这里的人们天赐的享受。据说你哪里疼,就“打”哪里,会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我躬下腰,尝试着“打”的滋味,那种水的冲击力,确确实实就是被用力在拍打的感觉,不过一会,不得不败下了阵来。痛快淋漓的温泉浴,洗去了宿醉,身体有了被掏空的感觉,神清气爽飘然欲仙大概是此时此刻最贴切的感受了。想来这样的惬意就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味道啦。

      走马观花地绕了一圈“聚宝盆”,参观了阿昌族祖先祠,在阿昌族窝乐广场拍照留念,返回朋友山庄。吃罢女主人做的重楼烀鸡,又开始了朋友烧烤房的“酒文化”。

       朋友说他自己养的“山猪肉”味道不一般,让我们尝尝,他端来一大钵头里脊肉,我一看就头晕脑胀,怎么可能还吃得下去?何况才刚吃了饭!哪不知,礼貌性的第一块烧肉就让我欲罢不能,一大钵头还不够,朋友又切了半大钵头来!人世间还有如此美味的猪肉,我感觉自己好low啊。

      云南的“内地”竟然有资源如此富集的地方。于是乎话题就此一发不可收。朋友山庄方圆几公里内都是原始森林,从地名妙戛整(阿昌语:寻找药物的远山)就可以想到这里曾经是阿昌族祖先采集药材的远山。时至今日,各种野黄精、土三七等名贵中药材唾手可得;待到杜鹃花开时,这里就是花的海洋;野鸡成群结队地自由散步,麂子时不时围着山庄撒野,破脸狗(作者注;果子狸)一群一党地在野果树上上蹿下跳;除了朋友养的蜜蜂以外,还有葫芦蜂等各种马蜂;鸡枞、奶浆菌、红菌、牛肝菌等野生菌比比皆是。简直就是“动植物王国”的一个缩影。

      我们聊到了阿昌族史诗中的盐婆桑姑妮、诺顿盐井;聊到了遮帕麻与遮米麻、桑姑妮斗智斗勇,用菌子毒死腊訇的传说;说到了桑姑妮用在菜肴放了食盐,让遮帕麻的天兵天将有了力气,提早完成了南天门的工程。是啊,阿昌族与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桑姑妮发现了盐,开辟了盐井,也因为盐这里曾经血雨腥风。历史的天空把一切都淹没在了这千刃万山之中,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能够证明阿昌族祖先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而取下的地名,以及洋洋洒洒的《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史诗。

       话长夜短,凌晨两点才晃晃悠悠地上了“二台平子”。

      朋友大名左续忠,41年前在梁河阿露窝乐节与他相识,几十年过去,再未谋面。去年他从调研员岗位退休下来,直奔山庄,他谋划着要做动植物保护的楷模;他还要继续深入挖掘阿昌族在云龙的历史文化,做好阿昌族经济文化事业的引领;他还要继续做好与德宏等地阿昌族同胞的纽带使者,促进民族团结。或许41年前在梁河算是惊鸿一瞥,而今再相会他依然年轻,精神矍铄,他俨然已是个阿昌族的名人,更是个做什么成什么的实干家。在他身上有一种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短暂的相逢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一种肃然起敬的感佩油然而生。

       门外几棵核桃树硕果累累,山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东风放虎归山去,明月迎春引兔来”,对联是云龙著名阿昌族农民作家李赵忠先生的手笔。因为朋友去年虎年退休,而夫妻俩都属兔,意为归隐山野,沐浴清风,以明月星辰为伴,过神仙般的日子。这可能只是赵忠先生的愿望与期许吧。其实,我更想用一句佛语来与我的朋友共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5 0
赏花 送币

现代诗《巍巍高黎贡》

数百年前

山巅上徐霞客

放眼瞭望

这边怒江

那边伊洛瓦底江

惊呼那么长那么高


百年前

马帮蹄声悠悠

驮着洋锅洋油

还有山歌

夜深处烧了个火塘

用烟幕吓走虎豹


80多年前

从那边来了一群倭寇

炮声响起

惊动山上神仙

霹雳一声

魔鬼烟消云落


数年前

山间架了一座桥

叫龙江大桥

但见车窗下

碧碧一线小龙江

更有云雾飞其间


看今朝

银锄挥舞

山腹中挖条长龙

贯通东西

说要去印度洋

圆那世界联谊梦

5 0
赏花 送币

今日立春,岁月重启

立春所“立”的,不是春花,不是春风,而是“春心”。当我们听见心中最柔软的深处,有朵不知名的花朵悄悄绽放,春天就已经来了。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0 0
赏花 送币

用数学方法消除黑洞奇点问题

根据广义相对论,大质量恒星结束核聚变,中心会坍缩到史瓦西半径以内而形成黑洞。根据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和霍金证明的奇性定理,黑洞中心会产生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在奇点处时空终结,物理规律失效。这是一个预言中的奇异点,实际存不存在无从验证,因为它永远被黑洞视界包裹着,黑洞视界阻止了外界获取内部的任何信息。

物理世界不存在奇点,如果有,那就是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出了问题。可以通过修正万有引力定律来避免出现奇点问题。这只是个数学方法,与物理世界并不一定吻合,但也不会影响现有的物理体系,就是不会添乱。

通过对万有引力常数的修正,引入万有斥力,消除了黑洞奇点问题,也解释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来源。宇宙膨胀收缩都会对万有引力产生影响,从而可以解释星系的形成与解体。

详细内容请点站外链接阅读。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375 0
赏花 送币

游黄石仙岛湖

星罗棋布千岛多,卷地风起镜未磨.

群山怀抱落翡翠,绿葕摇曳映清波。

5 0
赏花 送币

虞美人·汴河路

好游汴景环城路,途远情弗怵。

落霞秋水野凫休,孤鹜单离故岸夜长忧。
闲人漫步谁相伴!月影同江畔。

暗言今意几丝真,琐事暂无夕落作星尘。

5 0
赏花 送币

白莲英雄传(6)

第六回 悲诉血泪帐,勇闯豺狼穴

原来,这个蓬头垢面的姑娘就是黑妞。聪儿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轻轻叫了一声“黑妞!”黑妞猛听有人叫她,简直怀疑是自己听错了。抬头一看,正是几年前在船上结拜的那个干姐姐,不由得悲喜交集,扑到聪儿怀中,叫一声“姐姐”,泪如雨下。聪儿也不禁涕泪纵横。一群人过来看热闹,齐林把她身上的草标拔了,丢在地上,拱手对众人道:“各位乡亲让让,这是我失散多年的妹子。”围观者渐渐散开,有人唏嘘不已。

聪儿拿汗巾擦干黑妞的泪水和脸上的灰尘,见前面不远处有个小吃摊,走到摊边,要了三碗面汤,几个锅奎。黑妞饿极,狼吞虎咽。聪儿看了,又是一阵心酸。齐林指指刚才那个穿马褂长袍的中年人,问那小摊主道:“请问那位是何人?”小摊主回答:“他是本城首富,梁兰欣员外,紫云楼的主人。”“那紫云楼干嘛的?”“提起这紫云楼,无人不晓得,既是大酒店,又是烟……”说到这里停下,瞅瞅聪儿、黑妞一眼,转过身对齐林低声说道:“这梁兰欣,人人叫他‘娘烂心’,真是狼心狗肺之徒,他的叔父是钟祥县令梁有麦,父亲是离此地不远的大镇雨岩驿的总管、大乡绅梁有谷,家资万贯,与官府勾结甚密。他经营的那店铺既是一个豪华的酒店,也是一个妓院,特别令人寒心的是……”说到这里,那摊主更是放低声音在齐林耳边咕噜几句,聪儿只听得“人肉”什么的,见齐林怒目圆睁,脸色发白,一层细汗从额头渗出,竟把喝汤用的一根汤匙也捏碎了。聪儿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回答。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05 0
赏花 送币

成功人生的寓言--读金庸《笑傲江湖》

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流传甚广,以至人们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用类似的话评价金庸的作品,也毫不过分。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则有金庸的作品流传。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老人,从学者教授到农夫工匠,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中都有大量的“金庸迷”。国际性的金庸学术研讨会已开了多次,金庸的作品之一《笑傲江湖》,已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正式公映。本文拟从人才成长的角度,剖析这部作品的意义。

《笑傲江湖》,应把它当成一部阐发人生哲理的作品来读,透过小说描写的刀光剑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如何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形象的成功学,是一个关于成功人生的寓言。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05 0
赏花 送币

《丘比特的神箭》谜语揭秘

最近微信群里在传一首诗,叫《丘比特的神箭》如下:


等待丘比特的神箭

不如来网上发癫

我在网络这边

你却躲在网络那边

如何能相见

如何能相见

思念

隔云端


这首诗是某女子发布在某征婚网站的,征婚要求智商高,能够破解这首诗的谜语。

尝试用逻辑来解密这首诗隐藏的秘密。

这首诗不长,就7句,相当精炼,但内容很丰富,有点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意思。

这里一江水换成了网络。会不会是隐藏什么成语字谜?这个是要求测智商的,如果谜底是文学方向,很难测出智商,文无第一。

估计谜底方向是理科类的。诗的内容是相思相见,首先你得找到这个人。

现在很多平台都有私信功能,只要能看到帖子,基本就可以发私信联系了,应该是可以联系上。

如果平台没有私信功能,或者限制私信,或者私信要收费,那这个可能就是某种联系方式。

也许就是一串电话号码?或者微信号,QQ号?

一共7句,每句代表一个数字?对,每句的汉字数目就是一个数字,第一句8个字。

第一个数字就是8,全部列下来,很可能是一个QQ号码。

5 0
赏花 送币

鲁迅的名言和我的三条推论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鲁迅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他的同乡好友,《语丝》周刊的创办者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新棉裤,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此话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格言。它对我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引发我得出三条推论。

若干年前单位分给我一套房子(本单位最后一次分“福利房”),许多同时分房的朋友把家装修得像高级宾馆似的,铺上了木地板,换上全部新家具。可是我坚持不铺木地板,并使用旧家具。我的想法,就是受了鲁迅先生此言的影响。我想,铺上豪华的木地板,换上高档家具,弄不好要精心侍候它们,那俺就被它们俘虏了。所以坚持不铺木地板。但为做卫生方便,也铺了瓷砖。衣柜、书柜和各种家具,则一律用旧的。后来听说,有些人家装修过度的,由于受装修材料的污染,房主得了重病。我想,我的做法是歪打正着。我家是毫无污染的,居住随意舒适。由此我得出第一条“推论”:房子住得太好,身体会被房子所累。我不能做房子的奴隶。

以前我爱吃猪蹄、粉蒸肉之类食品,每餐必是饱食,还爱吃点花生瓜子之类小零食。越吃身体越胖,后来,肠胃提出抗议,不能消化,肚子不舒服。以后便努力管住嘴巴,吃饭以蔬菜为主,吃少量鱼、蛋,每餐七八分饱,不吃零食。并且,除特殊情况,基本不去外面的餐馆吃饭。于是,肠胃正常了,身材也停止了继续发福的趋势。由此我得出了第二条“推论”:饭吃得太“好”,肠胃会被食物所累。我不能做食物的奴隶。

博客、微信等线上交流工具出现之初,我很兴奋,用于上网的时间很多。后来慢慢认识到,网络的作用虽大,但负作用也挺大的。所获得的信息碎片化,且真伪难辨。所能支配的时间少了,影响对某些知识的系统把握,反不如静心读一些纸质的专著。有几位老师告诉我,他们不使用微信。初听他们的话时,我不理解,慢慢觉得他们的举措真有道理。由此我得出第三条推论:上网太多,信息受网络所累。我不能做网络的奴隶。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310 0
赏花 送币

善良加勤奋, 老天会偏爱

侃侃俺妹  德二姐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新的一年快到了,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几个亲人,其中包含“德二姐”,即本文的“德妹”。

俺家姊妹兄弟五人:姐姐老大,我老二,大弟老三,德妹老四,小弟老五。已仙逝的姐姐生前说过:咱姊妹兄弟五人中,数德妹的遭遇最坎坷,但也数她混得最好。

德妹读罢初中,就当了下乡知识青年,这一当,就是上十年。她尚在农村“苦斗”时,俺们的境遇发生变化。姐姐本是公办老师,我和大弟也当上工人,小弟跟姐姐在外地读书,以后参了军。德妹当知青时,每天艰苦的劳动且不说,还常遇到各种烦心事。她和两个武汉女知青同住在一间“知青屋”,那两人住东边,她住西边。知青屋的质量差,屋顶漏雨漏得厉害,有天生产队长派人修屋顶,公然说:“只把东边修一下,西边不要管。”当时,我母亲知道了此事,气得流泪。还有一个“堂兄”,不知德妹何事得罪了他,竟对德妹说:“我见了你就不好(生气)!”但对这一切,全家人,包括德妹一言不发,硬是忍了。

后来,同住一屋的两个武汉知青都走了,德妹仍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我常想,在严寒的冬天,德妹孤身一人,她那单薄的身体,怎样在呼啸的北风中颤栗……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210 0
赏花 送币

原创小说《王爷一心只修仙》第一章

AI绘画,AI配音

原创小说:王爷一心只修仙!

目前先行版,更新缓慢!正在不断地完善细节和剧情。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0
赏花 送币
共1611条记录
我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