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章排行榜

排序:据累计所收礼物计算积分

司马迁编造赵氏孤儿的原因

《左传》记载:赵武的生母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丈夫赵朔死后,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有染,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氏族人驱逐到了齐国,庄姬虽然因为身份高贵,没有受到惩罚,但她并未反省自己,反而联合晋国权臣栾氏、卻氏诬陷赵氏一门谋反,并把作为赵氏家族族长的赵同、赵括兄弟给处决了。晋国另一大家族韩氏与赵氏关系比较亲密,就向晋景公举荐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继承赵氏家主之位。

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里就采用了《左传》的内容,但在《史记赵世家》里却另外编造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记不是故事会,这里是暗写另一段无法明写的历史,那就是巫蛊之祸。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逃过一死,被收系郡国在长安的府邸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汉武帝病重,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内谒者令郭穰,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郭穣夜晚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或许此时方知自己有曾孙在世的汉武帝也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因而大赦天下。郡邸狱诸犯也因武帝的大赦和邴吉的坚持而得以出狱。

汉武帝死后,并没有把帝位传给太子刘据的后人,而是传给了刘弗陵,司马迁大概是死于刘弗陵在位期间,没有看到刘病已登上帝位。最后刘病已还是如司马迁所愿登上了帝位。

这段故事与赵氏孤儿是不是很像呢。屠暗贾的屠,在现在粤语里的发音是【tou4】,读“桃”字音,巫字的读音为【mòuh】,是不是很像,可能屠岸贾与巫蛊在当时的读音差不多,暗示这段历史。

对于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事件,《史记·孝武本记》只字未提,《史记·田叔列传》也只简单地记载为太子有兵事,其中并未提及''巫蛊''之事。刘弗陵也是巫蛊之祸的受益者,司马迁不能明写,只能暗写,编造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其实就是刘氏孤儿汉宣帝刘询的故事。两千年后,终被理解,太史公不孤独矣。

505 0
赏花 送币

红楼导语4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导语】

本回写金氏欲找可卿评理;张友士为可卿看病。

金荣的姑妈听到侄子受辱之事,气愤不平,进宁府欲找秦可卿评理,碰到尤氏,一席话吓得她的盛气丢到爪洼国。贾珍回家,告知尤氏,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张友士先生。次日,张先生来宁府为可卿看病。诊罢脉息,说出可卿病因,并开出药方。

金氏气冲冲欲找可卿评理,被尤氏一番话挡回,写出一个小妇人从生怒到忍辱的过程,说明话语权最终受经济权的制约,脸面到底不如肚皮重要。可卿生病,其公公焦虑万分,联系到警幻仙姑册子上的图画与诗评,使读者深思其中奥秘,并为后文可卿之死埋下伏笔。张友士评可卿病因,颇含人生哲理,说出聪明人往往感到万事不如意,由此产生过多的忧郁,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此种现象,古今相同,聪明者可从中受到启发。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5 0
赏花 送币

黄小东诗选(15首)

黄小东,男,汉族,字琰瞳,号星际烛心,为峭山公第三十八代后裔。诞生于1968年6月24日,原籍四川省西充县,出生于都江堰市(旧称灌县)。1984至1987年间,于西充县双凤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87至1991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至2003年,在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攻读MBA,取得在职研究生学历。自1991年起,投身建设系统工作。 黄小东深信诗歌的力量,著有《诗歌功能刍议》,认为其能够承载文化、描绘景物、叙述故事、抒发情感、传播知识与真理,激发想象力,启迪智慧,增强文化认同,塑造精神风貌,体验美学价值,传播正确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探索未知领域,惠及后世。黄小东编纂了《黄氏家教读本》与《古堰随钞》,并著有《黄小东诗作选》。此外,黄小东还制定了“恋爱对象评价表(姻缘自评表)”,以引领青年理性恋爱。他深悟都江堰治水系统工程所蕴含的智慧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治理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并基于此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峰会组织宪章》。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0
赏花 送币

诗歌功能刍议(黄小东)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久弥新,其功能与价值无可估量。从古至今,诗歌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考。它既可传承文化,又可写景状物;既能叙事言志,又可教化抒情。更为重要的是,诗歌能够传播知识真理、激发想象、开启智慧、建立认同感、塑造精神、体验美学、传播价值观、改造社会、探索未知,甚至造福万代。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0
赏花 送币

回忆爸爸(黄小东)

黄昭茂(1930年11月5日-1997年4月19日),黄大震祖廿三世裔孙(黄峭山公卅七世裔孙),祖籍四川省西充县,双凤乡树金桥村(原东岱乡九村二组,荣华山村大青衣),中国水利水电十工程局机电安装处八级工,队长(项目经理)。作者父亲。此散文《回忆爸爸》己荣获第四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105
赏花 送币

红楼导语3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导语】

本回主要写了四件琐事:宝钗谈冷香丸的配制;薛姨妈送宫花;宝玉会秦钟;焦大受惩处。

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后,到薛姨妈处找王夫人回话。见到宝钗并与之闲聊。宝钗谈到冷香丸的配制,难得的是“可巧”二字。薛姨妈请周瑞家的将十二支宫花分送给凤姐和几位姑娘,黛玉因最后得花而不满。贾珍之妻尤氏请凤姐去宁府散心,宝玉同往,见到秦可卿之弟秦钟,顿生爱慕之心。天黑时宁府派焦大送秦钟回家,焦大恃功骂人,被塞了一嘴马粪。

这一回通过几件琐事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送宫花一事,写宝钗“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体现了她高洁朴素的个性;也通过黛玉的冷嘲抗议,展露了她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心理状态。宝玉见秦钟后的内心自白,说明他在交友时所注重的美感因素。焦大之骂,是通过一个老仆之嘴对宁府道德沦丧的愤怒批评,说明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倾颓态势。所以,这些看起来属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也蕴藏着作家的理性沉思,表现了他善于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才能。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5 0
赏花 送币

鸿哥侃红楼24《侃薛蟠》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薛蟠的警世意义

如果要从《红楼梦》中找一个最有警世意义的配角人物来,我看非薛蟠莫属。

薛蟠何许人也?薛宝钗之亲兄也。此君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就其形象的生动性及深刻性而言,非他人可比。

此人出身于皇商之家,就是说,其祖上是拿皇家的银子为皇家采买物品的人。有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俺寻思,他爷爷或老爸很可能是偷藏了大量本该上交宫廷的贵重物品,或是报了一批假账,从而给后人留下巨富家业的。有了几个臭钱,就要寻欢作乐,于是薛蟠以吃喝嫖赌为业,成为此行当中的“佼佼者”。小说开篇不久,他就闹出一桩人命案,为争买香菱(当时叫英莲,是甄士隐被拐卖掉的女儿)为妾,打死那个敢与他竞争的冯渊。冯渊者,“逢冤”也。他虽也被家人称为“公子”,到底级别太低,碰到了薛蟠这种高级别的流氓恶少,活该他“逢冤”倒霉!

打死冯渊时,贾府气数未尽,靠曾受贾府之恩的“天良伤尽的狗杂种”贾雨村(引言乃平儿评雨村之语)庇护,薛氏撒了一把臭银子,便平息了此案,薛蟠逍遥法外。倒是让读者看到了关于 “护官符”这段具有“古今通义”的妙文。

此一事件不仅未给薛蟠带来任何教训,反倒似乎让他更嚣张了。他随之而来的种种劣迹恶行,不拟细述。此君亦有“可取之处”,其诗写得颇有个性化,大受鸿哥激赏:“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这种水平,只有当代诗坛那些“用下体写作”的“著名诗人”方可与之媲美。看来,这个流氓要继续胡闹下去,他若不再弄出点大的动静,是誓不罢休的。

果然,过了不久,薛公子在酒店痛饮黄汤时,又“失手”打死了一个酒保。这次官府好象较真了,硬是不放过他;贾府也好象玩不转了,愣是未能帮上忙,结果害得薛家一个劲儿往外掏银子,把祖上靠藏公物、报假账攒的一点家业快败光了,还是不能结案。上边不时传下话来,要将他正法! 使其母薛姨妈终日胆颤心惊,眼睛哭肿。这时,鄙人最佩服、并说过她不少好话的宝钗姑娘,对她妈说了一段大实话:

“大凡养儿女是为着老来有靠,便是小户人家还要挣一碗饭养活母亲,哪里有将现成的闹光了反害老人家哭的死去活来的?不是我说,哥哥这样的行为,不是儿子,竟是个冤家对头。……”(一百回)

精辟之至! 这不就是对《好了歌》中“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最通俗的解释吗?就凭宝钗此言,俺也要坚定地捍卫她的名誉,认定她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优秀女子!

俺随意在网上查看了一些逆子的恶行,让我痛心、痛恨、有的事件让我惊心动魄。如黑龙江邵某杀母案:其母看到他躺在地上,便让他起来,还到厨房给他煎鸡蛋,只是因他不求上进,批评了几句。哪料刺激了邵某,他随后拿起菜刀,趁母亲擦地时,从背后砍向其颈部,将母亲杀死。又如上海汪某刺母案: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见到了迎他回家的母亲,因学费问题与母发生争执。他因母亲称没钱,便从行李中拔出刀,连捅母亲九刀。汪某在日本留学5年,费用全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支撑,真是伤尽天良!还有其它种种恶行,囿于篇幅,就不再列举了。

鸿哥评曰:宝钗之言确也! 逆子不是爹娘的亲人,而是爹娘的冤家对头!想父母产下一儿,视之若珍宝,比之如太阳,精心育之成人,送他上学,帮他求职,助他娶妻……不孝之子因私利不得满足,或示恶于父母,或逞凶于社会,造成种种恶果,令亲人埋单,全不念父母数十年养育之恩,实在自私到了丧尽天良、厚颜无耻的地步,令人齿冷心寒也!逆子的养成,有的是因其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有的是因受到社会黑恶势力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不求上进。这就警示我们,对青少年要加强教育,向其贯输正能量,从小培养其优秀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是父母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05 0
赏花 送币

小说连载《白莲英雄传》23

二十三回 狗官下杀手,好汉劫法场

经过一夜好好的休息,姚学觉得神清气爽,脚步也分外轻快。他还是一身江湖郎中打扮,路上遇见几个行人,问明了去武昌的方向,急急向前走去。

一路顺利。只花了三天多的时间,就来到武昌城下。未进城门,见许多人挤成一团,看城墙上贴的一张布告。姚学走上前,从人丛中挤了进去,抬头一看,不觉猛吃一惊,布告上赫然写着:

“通缉襄阳西天大乘教贼首齐林”

在这通缉令的左上角,绘着齐林的肖像。姚学按住怦怦心跳,继续往下看,写的是:

“查襄阳西天大乘教匪首齐林,以异端邪说蛊惑百姓。勾连裹胁无赖之徒多达万人,蜂屯蚁聚,鼓煽劫掠,专与朝廷作对。今年二月初,贼首齐林与从贼百人秘密商定发难日期,被我一举捕获,正待绑赴刑场,以正国法之际,一伙歹徒狗胆包天,劫了法场。同党樊学鸣、宋相、伍公美等死于乱刀之下,贼首齐林侥幸遁逃。特在全省通缉该犯,若有发现贼踪而报官者,赏银五十两,有献贼首级者,赏银一百两,有生擒该贼送官者,赏银五百两。若有窝藏该贼或知情不报者,格杀勿论。

湖北巡抚惠龄”

姚学读了布告,又悲又喜。悲的是樊学鸣、伍公美等好汉惨死在官府屠刀之下,喜的是总教师齐林幸免于难,但不知如今藏在何方,也不知副总教师聪儿、父亲和妻子等人的安危如何。想到这里,不禁忧心如焚。急忙挤出身来,匆匆进城,找个小店歇下。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0
赏花 送币

小说连载《白莲英雄传》22

二十二回  大江救村女,官舟聚三雄

姚学、黄鹤加快脚步,向小镇奔去。离镇愈来愈近,在一片喧闹声中,黄鹤辨出了他嫂子的哭声,不由得心急如焚,飞也似地向前奔跑,姚学跟得颇为吃力,心中又是诧异:这书生腿上功夫好生厉害!

到了哥哥家的门前,黄鹤只见嫂子披头散发,呼天叫地,痛哭不止,两个侄儿爬在地上,无人照应。许多人围着嫂子劝说,也毫不顶事。黄鹤急问一个邻居发生了啥事,邻居答道:“狗官常丹葵上午受了一场教训,自知在此不能继续胡作非为,便匆匆携带了平日搜刮的钱财,准备乘船逃往武昌。临行前,令兵丁将平日看到的十几个长得漂亮的姑娘,突然抓走,塞进船舱,你侄女也在其中,你哥哥已闻讯赶去,要和那狗官拼命。”

黄鹤听罢,恨得咬牙切齿。二话未说,向码头奔去,姚学紧跟身后。码头边,挤着被抓走亲人的百姓,哭声、骂声,响成一片。两人强行推开众人,向江岸直冲下去。此时,狗官的大船刚离码头,一个汉子划着一只小舟,紧跟大船之后,追了过去。黄鹤认出他正是自己的哥哥,大声叫他稍等,可是那汉子急火攻心,竟未听见兄弟的叫声。姚学看那小舟仅能容一人,离岸才两丈多远,对黄鹤说道:“兄长一介书生,跟去也无用,快回家照顾嫂子侄儿,我去也。”未等黄鹤答话,“嗖”地一下,已经纵上了小舟。岸上,人群中发出啧啧赞叹之声。黄大哥猛见船上飞来一人,吃了一惊。姚学道:“大哥别介意,我是令弟黄鹤的友人,帮你去找那狗官算帐!”黄大哥心中大喜,奋起划浆,向前追去。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 0
赏花 送币

洛阳纸贵很可能是水军炒作的概念

“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

三都赋,是三个赋的总称,包括《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

左思想写《三都赋》,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宫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于是就去拜见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四川的情况。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左思自己认为见识不广,就要求担任秘书郎一职。等到《三都赋》写成,当时的人并未重视它。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左思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没,安定的皇甫谧在洛阳有很高的声誉,左思前往拜访,把《三都赋》呈给皇甫看。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到了洛阳,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赋写出,陆机从心底叹服,认为自己无法超过左思,就搁笔不写了。

潘安容貌俊美,在洛阳城乘车闲逛的时候,街道上的女子芳心大动,纷纷上前围堵要和他挽手拥抱,靠不进的就给他的车上扔水果,每次出行都会满车而归。看着潘安掷果盈车,左思心里痒痒的,于是鼓起勇气乘车在洛阳城到处游玩。可是他容貌绝丑,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左太冲奇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左太冲就是左思,太冲是他的字,他效仿潘安走秀洛阳城得到的待遇是“群妪共唾之”,大家纷纷向他吐口水,扔石头,就差点群殴他了。没有整形和美颜的加持,走偶像路线不行,得靠实力。但他才情也不行,只好找抢手来写《三都赋》,请水军炒作出洛阳纸贵,成了文学家。

《三都赋》算不上特别好的赋作,需要10年,让曹植王勃情何以堪。炒作之后成了名作。这可能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水军炒作案例。

前面那段是不是特像水军炒作套路?洛阳纸贵,只是江湖传言,豪门贵族才不会抄这个,好的作品太多了,轮不到三都赋,也可以请水军去买纸。

455 0
赏花 送币

小说连载《白莲英雄传》21

二十一回 巧示雪阵图,情赠金刚鞭

姚学忙向两人抱拳行礼,刘荣、鲁慕班回过礼,五人围桌坐下。

刘荣道:“适才黄鹤贤弟言,英雄乃襄阳白莲教领袖之一,如今皇上挥霍无度,奸佞贪官横行,民不聊生。白莲教甚得民心,惜过于分散。若有一豪雄拉起千军万马,全国各地将应者云集,反清之大业,定可完成。”姚学道:“先生所言极是,敝教总教师齐林也和先生所见相同,故派学生八方联络各地英豪,并邀请奇才异能之士,作为日后义军的栋梁。三位先生俱身怀绝技,纵然在民间颇负盛名,但不能为国出力,为民效劳,老死在这荒洲之上,恐也有负众望。大丈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百姓盼解倒悬之苦,甚于旱苗之盼甘霖!三位先生当挺身而出,担此大任。”刘荣道:“实不瞒英雄,咱兄弟三人,连同后来结拜的黄鹤贤弟,均非那种徒以隐逸之名猎取功名利禄的伪君子。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世无刘玄德,孔明断不会出庐。齐林君究竟是何等人物,虽江湖上也流传了他的几件事迹,我等到底未曾相见,是否走出这荒洲,以后再说吧。”

姚学待要再开口,刘荣等人只是殷勤劝酒,容不得他插言。酒酣耳热之际,黄鹤道:“姚大侠慕三兄之名,前来相访。刚才,已见了二哥、三哥的本事,大哥不妨也略施一技,以助酒兴。”刘荣道:“我们四兄弟之中,数我无能,成天只知读那《武经七书》。”黄鹤道:“就给俺们谈谈那《武经七书》也好。”“单是那《孙子兵法》,就可讲三年,若要谈完七部兵书,没十年功夫不可,今天断无可能。也好,我最近设计了一个小玩具,让三弟做出,请姚大侠见教!”说毕,撩开一幅字画,现出一个石洞,从洞中取出一个六方形的木盒。张伦把桌上的菜碗往四周挪挪,将那木盒放到桌子正中,打开盒盖,只见盒内置一块木板,上面满是浅浅的圆洼,每洼之间都有浅浅的沟槽相连,盒框内沿的六方,都有一个比圆洼稍大的圆洞。木盒旁边,是一个可摇动的手柄。刘荣轻轻摇动手柄,“哗啦”一声,分别从六个边框的圆洞内,滚出六种不同颜色的小石球,六种颜色为红、黄、蓝、绿、白、黑,这六色小球迅速沿沟槽运动,布成一个阵势(见图一)。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110 0
赏花 送币

小说连载《白莲英雄传》20

二十回 英才世上少,奇物人间稀

黄鹤嘻嘻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我这三位义兄,大哥叫刘荣,号称“小伯温”,世传他乃是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后裔,他亦不置可否,此人狡黠多智,精于兵法;二哥叫张伦,号称‘赛张松’。此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博闻强记,令人惊叹不已,肚子里是个大书库,且武功高强;三哥名叫鲁慕班,号称‘活鲁班’,此人于历史、文学一窍不通,寡言少语,武功也平平,却擅长机械之术,制作的一些东西巧夺天工,纵使鬼斧神工,不能出其右,英雄是否有兴趣见见他们?”

姚学道:“先生所荐的三位豪杰,正是敝教中急需的栋梁之才,焉有不见之理?望先生立即带我前去拜访。”

黄鹤笑道:“既是这般,英雄且随我来。”两人一前一后,径直朝江边走去。来到江岸,遥见江心有一孤零零的荒洲。黄鹤长啸一声,劲力雄厚,声音激越,倒使姚学吃了一惊。不一会,只见有人登上一支小小的木筏,坐在上面,也不见他摇浆,也不见他使篙,那木筏仿佛自动朝这边飘浮过来。

姚学暗暗称奇,待那木筏靠近,只见筏上坐着的人大约四十出头,瘦骨嶙峋,似有病容。黄鹤叫道:“二哥,给你带来一个客人。”姚学想这人大概就是那‘赛张松’张伦了,于是拱手道:“先生可是那名震中南的‘赛张松’张伦先生?”那人回答道:“正是张伦。‘赛张松’,却不敢当!敢问足下是……?”姚学忙报姓名来历。说话间,木筏已靠岸,黄鹤、姚学两人一齐登上木筏,刚在木筏上刚站定,只听“叭”地一声,木筏两侧各弹起一个小凳。二人坐定。姚学见张伦坐在筏尾的木凳上,两脚踏着一块系有绳索的木板,那筏子就掉转头来,朝江心的小洲驶去。

请点站外内容欣赏
55 0
赏花 送币
共1643条记录
我的花